•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珠海乡村旅游发展

2020-09-18 11:22 来源:珠海特区报 郭卫娜 段金梅 万方秋 王洪艳

  珠海乡村旅游在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同时对“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发展要素进行深化,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充分挖掘资源,无缝对接现代消费和城市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合理布局。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等有机结合,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点,发展要注意城乡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

  当前,国家旅游局正在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在公布的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中,珠海名列其中。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理念已经在北美、欧洲地区以及其它经济较为发达的旅游地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都市居民休闲需求愈发强烈,通过全域旅游理念指导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提升农民素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国内外乡村旅游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功能正在向观赏、休闲等方面延伸。乡村旅游将旅游业和农业相结合,采用特色的农业景观和独特的农村空间布局,来吸引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的游客参观,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业和农业经营形式。

  日本是乡村旅游发源地之一。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将乡村旅游与传统手工业制作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水上町的近30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次,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

  成都是我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旅游区,是以特色农业为媒介和载体,以休闲体验为核心功能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包括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堪村)、东篱菊园(躺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等5个主题片区。主题化、差异化发展,实现农业景观的四季化呈现。杂乱无章的农居经过精心改造,形成特色鲜明、主题突出、观赏体验价值高的民宿载体,构建满足都市消费客群回归田园、体验乡村情趣的旅游环境。

  “五朵金花”旅游区因此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国内地最具名气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

  珠海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珠海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说自然资源,珠海山、河、海、岛、林俱全。谈建筑景观和历史遗迹,有菉猗堂赵氏大宗祠、南门村、会同古村等;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斗门水上婚嫁、乾务飘色、淇澳端午巡游、三灶鹤舞、沙田民歌等。

  以斗门区为例,斗门乡村旅游崛起于2014年。2014年初,斗门镇耕管村利用珠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免费提供的油菜花种子,投入3万元种植了60亩油菜花,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大力推介,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前来旅游观光,拉动60万元旅游收入。2015年,斗门乡村旅游品牌初创。将“首届乡村旅游节”扩展为“乡村旅游年”,从四大类活动增加至全年六大系列42项活动。2016年、2017年斗门区致力于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和品牌深化并探索“斗门模式”。2018年,斗门区乡村旅游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圆梦乡村”为主题,大力举办应季活动以及“五一”乡村旅游节等六大系列共计31项活动,内容囊括了文化、体育、音乐、美食、体验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斗门模式”,开创旅游综合发展大格局。

  斗门区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5.5亿元,增长到2018年14.1亿元,增长了156%;接待游客总数2011年384万人次,2018年达到850万人次,增长了121%。

  同时,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多村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民生活习惯更加文明,传统特色建筑得到保护性开发,历史文化、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珠海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乡村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

  斗门区乡村旅游发展在全市独占鳌头,珠海市所获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荣誉称号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斗门区,乡村旅游收入及接待人数也远远超过其他区域。这与斗门区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特色鲜明有关,但也与区域乡村旅游重视程度、开发力度、全方位品牌打造、全要素积极投入有直接关系。

  ②乡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和特色,乡土品牌模糊

  目前部分区域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内或与周边乡村产品同质化较严重,产品特色不足。如:金湾区大力推进“悠游金湾”品牌建设,该品牌是涵盖了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文化旅游、航空旅游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品牌,但正因为强调了大而全,缺乏特色和亮点的深度打造,乡土品牌模糊,还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

  万山区下辖外伶仃村、万山村、桂山村、桂海村、担杆村、东澳村、庙湾村七个行政村,区内有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独具魅力的海滩海景,传承百年的海岛渔业文化,海岛渔村资源在省内甚至全国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但珠海市海岛渔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仅停留在海岛观光游,旅游品种单一,缺乏在休闲度假等方面的市场拓展,没有树立明确的品牌形象特色。

  ③部分区域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很多海岛渔村服务设施档次不高,大量住宿设施比较老旧、简陋。餐饮设施也基本为大排档或简易的餐厅。另外,海岛对外交通主要依靠码头,岛内交通比较薄弱,包括新兴的乡村旅游点在内的很多渔村,并无停车场,旅游旺季交通负荷严重,缺乏层级分明的道路交通结构体系。另外,很多乡村旅游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如厕所、购物商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点、旅游标识等。

  ④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为当地农民或附近居民,斗门区很多生态旅游项目所聘请的本地村民占比均超过了员工总数的50%。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专业培训,旅游专业知识、服务技能、营销能力和管理经验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匮乏,高级管理类人才缺失。

  全域旅游视角下珠海乡村旅游开发

  珠海乡村旅游在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同时对“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发展要素进行深化,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充分挖掘资源,无缝对接现代消费和城市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合理布局。

  “商”,通过海岛渔村旅游资源,打造商务度假旅游;“养”,利用珠海乡村生态资源、康体养生资源、乡村养老社区等优势,打造养生旅游;“学”,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亲子游及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闲”,利用珠海乡村休闲旅游、海岛休闲旅游等,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区;“情”,利用斗门水上婚嫁等传统民俗婚嫁习俗等,打造珠海情感旅游;“奇”,打造探险、探秘、探奇等旅游新产品、新要素。

  珠海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等有机结合,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点,发展要注意城乡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

  ①推进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

  旅游与第一产业的融合。旅游+农业、渔业。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渔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采摘游、花卉游、农家美食游、出海捕鱼、海钓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旅游+手工业制造,旅游+农产品、海产品深加工。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必须凝聚到物化的象征品中,才能让人带得走、记得住,所以,很多城市都有传承多年的旅游手信。斗门区尝试将乡村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农村家庭手工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应。如:2017年斗门手信出炉,九大手信包括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广东省级非遗“横山鸭扎包”、铁皮石斛、有机大米、晶雕手绘彩盘等。

  旅游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旅游+民宿。当前的珠海乡村游游客多数是珠海市或周边城市一日游、半日游游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异军突起,都市居民休闲需求愈发强烈,吸引游客并能留住游客过夜,这一点上除了丰富而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外,精品和特色民宿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当前的乡村旅游民宿产业主要集中在斗门区,如光明村、石龙村、莲洲镇的特色民宿、艺术民宿、农家生态院等,这些村落以民宿产业为切入点,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议打造民宿集群,形成区域内点、线、面全域覆盖的民宿大格局。

  旅游+文化。弘扬岭南传统文化与特色民俗,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门疍家婚俗、装泥鱼、金湾三灶鹤舞等民俗旅游项目开发。

  旅游+体育。具有竞技、健身、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体育赛事与旅游业的双赢。可以挖掘珠海乡村、海岛渔村旅游资源特色,开发赛事型体育旅游项目、民俗文化型体育旅游项目,如举办珠海国际龙舟邀请赛、斗门自行车骑行赛、乡村儿童平衡车挑战赛、万山岛环岛自行车赛、环海岛马拉松赛、帆船竞赛、万山国际海钓大赛,打造万山岛特色海钓小镇等。

  ②优化设施配套、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很多村落以旅游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尚不完善,未来需要全域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加强旅游环境的综合整治,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加快乡村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珠海幸福村居乡村旅游信息化共享平台,确保乡村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全面提升。

  村民加入旅游服务行业,应加强新技能、新知识培训,促进其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地提高,尤其要全面提升其接待服务水平。建设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培训工作,吸收和培养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人才。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开发之路

  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保护景观与历史传统文化,保持原生态特色,塑造乡土文化、乡村风情和谐的旅游环境。传统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除政府的保护措施外,应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树立对自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主动保护当地资源。应避免乡村过度商业化开发,保持淳朴民风和乡土风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编辑:周宇健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