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六次全会,每一次全会,都有其深刻内涵和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
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搭建了本届中央领导班子,修改了《党章》,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2013年2月26日召开的二中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并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并提出了反对“四风”的要求;
2013年11月12日召开的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年10月20日召开的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5年10月26日召开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并于当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今年10月24日召开的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回顾六次全会,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管党治党为经,以完善党内法规为纬,从严治党不断进档升级,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开创从严治党工作新局面,世界第一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坚定,党的道路更加宽广。指导思想就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队伍迟早将成一盘散沙。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将十八大以来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全面优化,形成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党内言论和行动才不会偏离正轨。十八届六中全会形成的正确指导思想,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充分展示,必将像一座灯塔一样,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党内看齐意识要求更加严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大雁高飞靠头雁”,若放弃“领头雁”的路线指引,“群雁”将是一群“无头苍蝇”,古今中外政党建设概莫能外。按照六中全会要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必须做到“三个看齐”,即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看齐意识是全体党员的政治自觉;同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党全国的“总指挥棒”在会议上正式确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全面巩固,为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固,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申“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阐明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舟水”关系、“鱼水”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解决了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为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争当公仆吃了“定心丸”,为执政治国厘清了方向和重点,我们党必然为人民群众所支持和拥护,执政之基更加坚实。
党的自身建设更加强化,权力运行更加有序。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的选任用人导向更加鲜明,选拔任用干部将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将进一步防范和纠正;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开展监督,能够有效杜绝公权跑偏,并能进一步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党的纪律意识更加严明,反腐倡廉深入推进。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党规党纪,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没有“铁帽子王”,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的声音十分响亮;全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从中透射出党中央十分强烈的反腐倡廉信号,表明了党中央将继续坚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用“壮士断腕”“刮骨疗伤”严惩腐败的勇气和决心,党内政治生态将全面净化,将受到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支持和拥护,必将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地纪律保障。
(原标题:六中全会推动从严治党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