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10月27日新华社)
刚刚成功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严肃党内生活,标志着党从顶层设计上更好地编织监督权力的制度笼子,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无畏勇气和如磐定力,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把从严治党落推向深入,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话语依然言犹在耳。这是我们党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所作出的政治宣誓。
言出必行,行胜于言。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与36年前制定出台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相比,此次六中全会新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突出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等内容,这些在长期探索形成的治党经验,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为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基本制度遵循,有利于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系统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庸俗化、随意化、搞“小圈子”等问题,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政治根基。
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笔者注意到,此次六中全会公报中,“监督”一词出现40余次,以重新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龙头,加上之前公布的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使党内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将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进而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推动党的建设步伐向前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业可进而不可退,气可鼓而不可泄。当下的中国,正行进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去引领方向。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于此,全党当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唯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南方网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