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岳新平”系列网评之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正因为这个目标,自我们党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坚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首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为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人民、造福人民,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谋划,到惠农兴农政策的部署,再到对困难群众冷暖的牵挂,围绕着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我们党持续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密集出台一系列惠民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殷切期望为指引,把民生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民生长效机制,把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紧盯薄弱、对接需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夯实民生之本,织密保障之网,善谋民生之利,加快补齐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短板,教育强市、强县、强镇创建基本完成,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卫生强省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和孤儿生活保障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一份份厚重的民生答卷,镌刻着广东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收获着稳稳的幸福。
未来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五年。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未来发展提出明确要求,那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是未来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对于广东来说,对照这些新要求还有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和短板。比如,目前广东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规模不足、水平不高,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大。公共服务上存在供给不足和供给不均的双重问题,都影响着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未来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更加幸福的民生图景。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改善民生事业有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制度保障。作为广东来说,更应率先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指引转化成谋划推进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奋力开创广东民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群众一起干,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好幸福的图景就一定能变成现实。(岳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