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晚上9时10分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受到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等热情迎接。(1月22日新华社)
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年第一次出访中东三国的第三站。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落实之年,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就必须首先实现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和关键节点——中东“朋友圈”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们的互利共赢,让世界看到“一带一路”带给沿线国家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中国互利共赢的大视野,也带来了中东三国行的丰硕成果:
——首站访问沙特,中沙两国从“战略友好关系”上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元首见证了14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国关系进入更高水平,伙伴程度将更密切,政治互信将更强,合作领域将更宽广。
——埃及之行,中埃在开罗发表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双方重申应相互支持两国核心利益,照顾彼此特殊关切。在经贸、投资和银行领域,埃方强调支持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倡议。双方同意在该倡议框架下加强合作,特别是中方支持埃及政府为实现埃及经济复苏制定的各项计划,其中既包括开发苏伊士运河走廊等国家级重大项目,也包括其他双方认定有经济可行性的重要项目。
——昨天(1月22日)晚上,习主席乘专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中伊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当前,中国正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伊朗也即将推进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相信两国在规划合作宏伟蓝图的同时,还会结出更多的互利共赢的丰硕成果。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此次中东之行,习主席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三个关键”: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面对身陷苦难和战火的人们,我们要有悲悯和同情,更要有责任和行动。”对化解巴勒斯坦、叙利亚等中东地区典型问题,习主席也拿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务实的“中国方案”:中国决定向巴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将为巴勒斯坦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支持;今年将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互利共赢,就是要能够看到美丽的花,丰硕的果。2014年6月,习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北京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如今,“1+2+3”栽下的合作之树,已经绽放出“6+7+8”的美丽花朵,中阿建立了政治战略对话机制,中国同6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7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同8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为中东及沿线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中沙、中埃、中伊、中阿在“一带一路”取得的共赢,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大视野和大担当。“一带一路”把各自发展战略对接起来,必然会取得大收获与大回报。(南方网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