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塞西、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鲁哈尼邀请,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伊朗三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16年首次对外访问。在外交部1月18日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张明指出,习近平此访是今年中国外交的第一场重大行动,时逢中国同埃及建交60周年,也是同阿拉伯国家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
中国和中东三国在历史上求同存异。中国、埃及、沙特和伊朗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古埃及还同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四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曾经受到外来民族、国家,特别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侵略,各自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与中东三国的交往具有悠久历史。汉唐“丝绸之路”时期,中国与波斯有十分频繁的贸易往来和十分友好的政治交往。明朝郑和下西洋,数次抵达阿拉伯地区,与沙特、埃及人民进行友好接触。
中国和中东三国在文化上求同存异。中国和中东三国都是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中东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以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主要民族,伊斯兰教的派别、中东地区民族的矛盾比较复杂。我国也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具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伊斯兰教是中国与中东文化交流的成果,在我国的传播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多个,人口有2000多万,他们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中东三国在政治上求同存异。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012年12月,埃及通过制宪委员会制定的新宪法,新宪法明确列出立法、行政、司法三套权力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沙特是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中国与中东三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会影响中国在政治上与中东三国进行平等、互信的友好交往。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外交的法宝。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60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严格遵守、践行五项基本原则,获得了良好的世界声誉。五项基本原则,打开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使新中国回归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五项基本原则,使中国同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共谋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谋求中国与中东三国新的合作。埃及、沙特和伊朗,不仅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与中东三国的交往具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中国也是中东三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沙特、伊朗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输入国,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同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东三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因此,进行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交往,共同谋求新的发展机遇,符合中国和中东三国的共同利益。
担负大国责任,中国可以成为和平天使。习近平主席说过,“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中国作为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为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现在,中东地区矛盾重重、问题复杂,沙特、伊朗两国断交,恐怖主义分子猖獗,给地区稳定、世界和平造成重大隐患。面临这些问题,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发挥正能量,做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贡献。我们责无旁贷,要为和平发出声音。
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将中东三国作为2016年外交活动第一站,传递出中国十分重视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十分重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利益。我们相信,习近平主席不仅会为中国外交画上美好一笔,也会为中国和中东地区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画上美好一笔。(南方网余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