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宪法序言部分增加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进一步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3月19日《人民日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十九大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后,今年中国两会上又被写入宪法,成为国家根本大法和治国安邦总章程中的重要内容,本身已经彰显了这一理念的价值与重要。五年来,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由提出到形成国际共识,成为凝聚世界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清晰显示出这一理念蓬勃葳蕤的品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明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再到民胞物与、天下大同的精神追求,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也高度契合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向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矢志不移的道义担当。习近平主席站位高远、视野宽广,对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睿智判断。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在各个层面逐步延伸、不断完善,在全球范围内收获积极回应,逐渐成为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担当与胸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全球挑战的中国智慧。当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时候,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前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方案,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其意义显而易见——
首先是彰显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宪,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决心。这既是中国大国外交硕果累累、“颜值”“言值”双双爆棚、朋友遍布天下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宣示,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最好回应。
其次是影响深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遵循,在法律层面荡除了推动的阻力,有助于坚定共识、凝聚力量,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向前推进,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坚实支撑,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三是展现靓景。中国理念成为国家意志,为全球治理贡献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既有助各国共同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也有助世界经济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调整期,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互联互通,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为健康方向发展,就能为世界展现更有希望的未来,促进人类的共同兴旺与繁荣。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幅内涵丰富的百花图,是一首振奋人心的共赢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全部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无不证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是正途“以邻为壑”“危机外嫁”绝无出路。以往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权力、利益发生的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都反证了这一理念的正确,都反射了这一理念的光芒。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要想乘风破浪、平稳前行,这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