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发展,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包容性的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传承发扬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继续在深化文化交流互鉴上下功夫,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促进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突出的包容性,蕴含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互助、在交往中互融,汇聚形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交融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也潜移默化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因此日益蓬勃,中华文化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如今,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既延续着自身的特色文化,实现着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又汇集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园里,交流融合、美美与共。
突出的包容性,彰显着厚德载物的大国格局。近年来,中国以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中国主张、中国声音响彻国际舞台,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系列外交主张,彰显着开放自信的大国胸怀,体现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此同时,中国倾力打造文博会等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全球客商共绘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在中外文化产业热情交流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文化产业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持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