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千古不断的文明圣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让我们在火光中照见了未来的道路。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五千年前的长江雪、黄河月,浸润着中国积厚流光的历史。文化如水,在这千载间或奔涌巨浪,或涓滴细流,或凌空而上,或拾级而下,即便在历史的起伏之下经受过内困外辱,也从未断绝过一时一日——这,就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抽刀断水水更流,任何想对我们予以中伤的敌人,在它面前都不得不望洋兴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一脉相传的中华文化,成为了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源头。漫长的历史是我们厚植理想的精神土壤,也是一扇观古鉴今的时间之门。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伫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版图上,徜徉于绵延不绝的悠长历史中,我们在纵横之间汲取着先贤的智慧与经验,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定力。
“盛世修文。”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观览时,曾于馆内的兰台洞库里数次提及这个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惟有追本溯源,看清来时的路,方能让中华文化拔节生长,永葆赓续不绝的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在如今这个熠熠生辉的新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民族文化以最郑重的方式传承下去,兹事体大,非同小可。
文化的连续性,更是流淌在传统文化的新变之中。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让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飞渡古今的桥梁。广东应珍视粤剧、醒狮、龙舟、广彩等代代相传的艺术瑰宝,守好岭南这片文明的沃土,用现代科技润色传统非遗,让它们成为人民群众在文化界喜闻乐见的“活化石”。
回望过去,宜观江山胜迹;翘首未来,当思历久弥新。我们定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绵亘千年的中华文明翻开崭新的一页。(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