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4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各地针对社会事务随意进入中小学校园和开展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纵览全国,这一政策成效颇丰。广东省明确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严禁进校园,只有1项社会事务纳入2024年省级白名单,要求实施白名单事项时不得有形式主义和增加教师负担,并开设举报热线和邮箱接受监督;浙江省规定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校园,确有必要临时增加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报备程序,每所学校每年度社会事务进校园不超过6项;湖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牵头对各省直单位申报的事项统筹、优化后精减……各地精准施策,把教师减负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教师减负,事关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各种填表报表、举办活动、迎检评比等事务,占用了一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更有甚者,诸如催缴医保、App投票等与教书育人工作关联不大的事务也不断出现,让教师们疲惫不堪,可谓备受诟病。
如今,这样的情况得到了改变。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通过靶向发力、持续用力,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为教师减负松绑,努力让教师“轻装上阵”。
给教师减负,可以让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一方面,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考虑学校一线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提高文件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科学统筹各类检查评比活动,适度减少检查强度,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的频次,让教师们从疲于应付的“慌乱”中解脱出来。
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目前全国各省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制定准入标准、建立审批报备制度、规范过程管理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基层减负。我们欣喜地看到,“白名单”减掉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负担,增加了学校更好发展自身的时间,也让教师能有更好教育学生的精力、拓宽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空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落实教师减负工作,广东仅有1项社会事务纳入今年省级白名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教育工作者的从教环境好,学生才能真正获得更好的教育服务。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开展为教师减负工作,让教师们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泥淖中抽身出来,心无旁骛专注于教学,助力我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
撰文 吴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