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明两天,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大部地区最低气温或日平均气温累计降温4到8℃,局地降温10℃以上。保暖保供工作,亟需提上日程。
2023年11月11日,青岛,一市民一早发现家中暖气已经有了温度。自当日零时起,青岛市正式开始试供热。图源:赵健鹏/视觉中国
保暖保供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当前,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资源储备更加充实,民生用能保障力度加大,为保暖保供打下了较好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新一轮冷空气来袭后,北方地区已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这给能源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煤炭等传统能源“压舱石”作用。山西大同晋煤塔山煤矿年产能已提升至2500万吨,大港油田预计今冬明春可向北京地区及周边供应天然气突破23亿立方米,中国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目前正在以每天3600万立方米的高负荷外输量保供……从近年来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市场的基本格局来看,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此,做好能源保供工作,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督促煤炭主产区和重点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挖潜增产,特别是要盯住存煤偏低电厂抓紧提高存煤量,并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时,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充分发挥储气设施应急保供作用。
健全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清洁取暖、温暖过冬,这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在这个供暖季,越来越多的地方在积极探索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供热新方式。比如,内蒙古扎鲁特旗通过利用风电的蓄热式电锅炉供暖,能够实现“停电不停暖”;北京通州大力实施深层地热示范项目,日前已进入供暖准备阶段。随着我国持续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冬季的能源供给将更加绿色、多元。
稳住能源价格也十分重要。各地要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稳定供需关系等措施,对民生用能不折不扣地落实保供稳价措施,防止各类改变计价方式、增设环节、强制服务等提高或变相提高以及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让群众能够用得起能源。进一步压实能源保供属地责任,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能,完善应对极寒天气和突发事件影响工作方案。企业也要担负起能源保供的主体责任,绝对不能对民生用能限购、停供。
民生冷暖,关系万家忧乐。各地各单位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调动各类资源,提高协作效率,抓实抓细抓好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各项工作,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让人民群众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