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聚各方之力为“小用户”提供“大保护”

2023-11-14 10:58 来源:南方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

图源:潘曼威/视觉中国

  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未成年人触网早、上网热情高,更能体会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好处”。但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隐私信息被窃取、遭受网络欺凌等“上网的烦恼”,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是人身财产安全。现实中,未成年人因为在网上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不良信息走上不归路的案例并不鲜见。庞大的人群、潜藏的乱象,警示我们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上网”问题也得从“网上”入手。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各类短视频、游戏类平台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不过,对一些不服管的“熊孩子”来说,注册、密码、刷脸等限制措施不过是“毛毛雨”,还有些应用软件打着可绕过“青少年模式”的旗号,诱导未成年人充值,让防沉迷系统防不胜防。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法治是最有力也最管用的武器。国务院近日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了重点规定。比如,针对未成年人网络非理性消费问题,明确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等。再如,明确规定加强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细化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等。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未成年人设置起“防护网”,如何让这张防护网发挥最大效用才是关键所在。揆诸现实,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强制断网行不通,一味“禁”“管”不现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坚持以社会协同共治为方略,明确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聚各方之力,疏堵结合,织密“网上冲浪”防护网、撑起网络空间“艳阳天”,将为未成年人畅享网络、放飞个人梦想创造无限可能,也将为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生力量。

  网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对青少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平台”不能置身事外,而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一方面,要引导未成年人自律,主动加强平台防沉迷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向科技借力,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和行为,让数字技术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尹贵龙)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