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因地制宜,拓宽乡村教育路

2024-12-13 12:01 来源:南方网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教育的变化正悄然发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一些乡村学校正探索出一条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道路。他们尝试通过贴近自然、结合乡土文化来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这一做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有人觉得农村教育要向城市看齐,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但中国农村地区差异很大,东中西部各省份的教育状况各不相同,缺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一些城市化的教育手法在农村不一定能被复刻,还需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心力去努力浇灌乡村的花朵们。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上,不少一线教师、校长和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他们观察到的乡村创新学校的教育探索,这些教育探索既有利于破解农村教育问题,也为城市学校教育提供了经验。正如贵州一所乡村学校负责人所说,乡村教育有自己的路要走,要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人自身发展等方面找到一条新路。

  就地取材扬特色。课程是教育的灵魂,特色课程则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助推器。甘肃省静宁县大寨小学设置以苹果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教育课程,奏响乡村教育文章;浙江省缙云县笕川小学“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办好一所学校”,利用农村羊圈、鸭舍、兔场等资源改造校园,丰富课程体验感;北京日日新学堂在果园里建校园,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自由爬树……正所谓一草一木皆课本,田野自然亦课堂,各地乡村要结合实际,努力探索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特色化教育模式。

这是北京日日新学堂最受欢迎的一棵树,有的学生会在树上写作业。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传承文化强根基。乡村是形,文化是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教育承担着传承发扬乡土文化的重任,应充分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戏曲曲艺、民族歌舞、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在身心浸润、耳濡目染、熏陶教化中,与乡村建立一种情感联结和精神联系,增强乡土情、家国情,培养出一批新乡村建设者。

  向新而行激活力。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乡村教育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城镇化日益加深的后半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向新而行,围绕以人为本这条主线,从学校功能、管理模式、教学样态、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路更新、方法创新,努力让乡村孩子在美丽的乡村自然环境中释放天性,在真实的问题驱动下历练能力,在乡村生活的磨炼下收获成长。

  撰文 代梅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