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中,短视频广告是增速最快的类型之一,这与短视频领域巨大的市场规模密切相关。《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网络视听相关业务收入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33.39%。“随拍随发”的短视频,已成为拉动广告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网民获取信息、获取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方式。如今,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和创作模式的逐渐成熟,短视频广告开始走向创意驱动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向高质量”是基础。人气高,更得质量好。以前,有网友总结过短视频广告质量较低的5种类型——粗制滥造的游戏广告、情节低智的金融广告、套路满满的医药广告、烘托焦虑的教育广告、真假难辨的导购广告。如今,这些广告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的露脸频率已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在同质化和泛娱乐化趋势下,用户对单纯搞笑和夸张的视频已逐渐审美疲劳。进一步说,让短视频成为“流量密码”,就必须将重心放在内容生产层面,视频需要有立意、有深度,能启发观众的思考。
坚持“加快规范化”是重点。短视频广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真假难辨、美丑不分、是非不明等弊病,这一度阻碍着行业的发展。比如,近年来美食探店短视频风靡网络,然而在利益诱惑下,“注水”推荐、假探店真广告的情况屡见不鲜。为此,要继续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将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网红恶意营销等问题列为治理重点,加强对互联网广告乱象的清理整治力度。
坚持“传递正能量”是落点。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势在必行。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协会等各方积极研究制定互联网广告制作、发布等方面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在监管规则的框架内,构建可供互联网广告行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遵循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以促进社会共治。另一方面,作为内容的直接生产者,创作者在创作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平台公约,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制作或传播违法违规内容。同时,用户在短视频平台“冲浪”时,也应不断提高自身辨别能力,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不传播虚假或有害内容。如果发现不良内容,用户应积极向平台反馈,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只有不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线,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拍摄制作品质过硬的短视频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让网友“循声而来”,让网络更加清朗。
撰文 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