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政府发布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加征34%关税。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以“对等”“公平”之名行霸权霸凌之实,将单边主义剧本强行植入多边贸易舞台,这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单边主义的“蝴蝶效应”,割裂的是市场,透支的是未来。“关税大棒”挥舞之处,必是产业链哀鸿遍野。从芯片断供到新能源壁垒,美国每一次任性加税,都在全球经济肌体上刻下深深裂痕。历史早已证明,关税武器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让全球贸易额暴跌66%,直接导致大萧条恶化;2018年特朗普政府的钢铝关税,使美国制造业成本增加23%,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了每年40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如今美国故伎重施,将关税基准从2.5%提升至10%,创下1933年以来最高纪录。摩根大通测算显示,此举将使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2100美元,相当于把通胀压力直接转嫁给普通民众。世界银行预测,美国“对等关税”将导致2025年全球贸易量增速骤降至0.8%,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而美国彼得森研究所测算,若其他国家反制,美国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通胀率飙升2.1%。
保护主义的“马其诺防线”,筑起的是壁垒,输掉的是人心。美国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幌子,行打压竞争对手之实,滥施关税实质上是披着规则外衣的“经济恐怖主义”。美国宣称其关税政策基于“贸易逆差除以出口额”的算法模型,但这一看似严谨的数学公式,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以印尼为例,美国将179亿美元逆差除以280亿美元出口额,得出64%的“威胁税率”,却刻意忽视印尼市场仅占美国进口总额的0.3%这一基本事实,只会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美国自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以来,其国内消费者承担了超过90%的额外成本,所谓“保护产业”反而导致制造业岗位流失逾24万个。美国滥用关税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在智能汽车领域,德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计划因关键零部件进口成本激增而搁浅;在生物医药行业,瑞士罗氏制药的原料供应链被迫重构;在农业领域,巴西咖啡出口商每出口一吨咖啡豆,就要多支付1800美元关税,这直接导致全球咖啡期货价格飙升37%。
零和思维的“死亡陷阱”,动摇的是根基,埋葬的是信誉。所谓“对等”,不过是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的遮羞布。从2018年钢铝关税被WTO裁定违规,到如今绕过多边机制单边加税,美国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合则用、不合则弃”。更荒诞的是,美国商务部竟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国企采购等非关税因素折算成“隐性关税”,炮制出中国“67%关税”的虚假数据。美国将WTO规则视为“橡皮泥”,无异是在推动着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欧盟委员会统计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欧贸易额同比下降19%,其中机械制造类产品降幅达27%。日本经济产业省紧急成立的“对策本部”发现,73%的日企正在重新评估在美投资计划。这种产业链的集体性溃退,印证了联合国秘书长的警告:“贸易战没有赢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遭受重创。”美国滥用关税的本质是“以国内法凌驾国际规则的经济霸凌”,这种行径不仅违背市场规律,更将动摇人类文明赖以存续的合作基石。
历史的钟摆终将回正,以邻为壑者必将被时代洪流反噬。美国赤裸裸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是以牺牲全球产业链稳定为代价,维护一己私利的“现代海盗逻辑”。单边主义的旧船票,登不上命运与共的新航程。
撰文 夏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