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做强种业“中国芯”,才能端稳中国饭碗。
甘肃张掖,多成种业工作人员正在检验优质制种玉米良种的水分含量情况。图源:视觉中国
种业要振兴,关键要创新。我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资源稀缺,依靠种业科技进步培育良种,对于保障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种业培育,农业种质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农业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农业科技持续进步。从矮秆籼稻到三系杂交稻再到超级杂交稻,助力国家创造了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奇迹。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仍面临核心技术原创不足、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尚缺等“卡脖子”问题。因此,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种业科技攻关列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加快培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优质和高附加值专用以及适宜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方式等突破性作物新品种,为种业装上更多的“中国芯”,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物、畜禽、水产等农业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是遗传信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目前农业种质资源面临不少挑战,自然生态下的农业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减少,部分畜禽地方品种、近海和流域野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种质资源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加强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同时,要加快建成一批品类齐全、储备丰富的种质资源库,搭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挖掘平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种质和基因资源。
仓廪实而天下安,种源强则农业兴。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事关亿万人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迈上新征程,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弦”,勇于创新突破,大胆迎接挑战,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