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助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超航存续”

2023-08-31 11:19 来源:南方网

  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近日已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将于9月29日实施。该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守护、宣传,才能让非遗记忆“活”起来,重新焕发新时代光彩,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规范非遗档案,是促进人们正确认识非遗保护原则理念的必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标准的出台,对非遗数字资源的传播利用、非遗大数据体系的构建、非遗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乃至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知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必将进一步唤醒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规范非遗档案,是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题中之义。项目的活态存续是非遗保护的首要目的,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采集和著录有利于传承实践的恢复、文化资源的留存、人类记忆的延续。此前,我国缺乏统一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相关标准。随着业务实践的广泛开展,业界对于有关标准规范的出台有了愈加迫切的需求。此次新出台的标准对各门类非遗项目应采集、著录的内容及其相应要求进行了归纳提炼,既是一份认识非遗项目的“说明书”,也是一份拆解细化工作任务的“向导图”,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规范非遗档案,无疑能够使非遗记录变得更加真实和完整。

  规范非遗档案,是各地因地制宜激发非遗生命存续活力的应有之策。非遗文化既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具有地域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是人们挥之不去的难忘“乡愁”。比如,广东自古以来就与中原、海外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经过不断融合,创造出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5年开始,广东就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工作要求,一步步扎实推进对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录工作,在全国范围走在了前列。目前,广东有16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5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各地非遗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提升各地记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非遗在增进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共识中的独特作用,让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安子州)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