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事业迈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现场。图源:新华网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闻名全球的经济热土,也是体育文化事业的梦想之地。今年1月,东莞举办全国首届以村(社区)为单位的斯诺克赛事,吸引了32个村96名爱好者报名参赛,年龄涵盖7至60岁。前不久,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在东莞上演巅峰对决,“中国力量”令人震撼。眼下,佛山“西甲”+龙舟决赛+市运会激情开赛,体育竞技热力十足,呈现万马奔腾之势。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水准匹配支撑。
横跨多学科的体育文化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构建与实践表现,既关注体育文化的历史逻辑、社会功能及价值内涵,又探讨其外在表现形式和社会互动方式。两个维度相互支撑,构成了体育文化研究的框架取向。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由广州体育学院牵头,联合粤港澳高校及体育文化专家组成强大学术班底,延揽28位体育文化专家、企业家为特聘研究员,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明生态建设、体育精神谱系构建、体育文化传承保护、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聚焦打造体育文化品牌,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无疑是顺势应时之举。
体育文化研究是一柄发掘文明根脉的“考古铲”。体育文化研究的关键在于通过系统探索体育与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连接,揭示其超越运动本身的多维价值。作为活态文化载体,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揭示其历史渊源与精神内核,平衡现代体育推广与传统体育保护,对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的太极拳已成为世界共享遗产,体现出文化基因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相融合,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遵循。
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决定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体育文化研究揭示体育活动如何成为社会关系的“黏合剂”,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就提升公共健康而言,体育文化研究可以为调整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体育文化研究还是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催化剂。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可激发产业活力,可转化为消费动力;赛事外交为拓展国际对话搭建平台,客观上增进“文明对话”,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媒体报道,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将依托本区域深厚的体育人文底蕴和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三地体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共绘湾区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壮丽图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体育湾区,这是高质量发展和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要,十分值得期待。
撰文 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