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抓住“三增”不放松 再造“三农”新气象

2024-12-20 10:33 来源:南方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2025年“三农”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总抓手。“三农”这台大戏,事关国本,重中之重是把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三增”落实好。2024年,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2025年“三农”工作,还是要抓住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增效益,是大国经农养民之本。农业强,首先要强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上。14亿多人吃饭,粮食生产是头等大事,扶稳“油瓶子”、提好“菜篮子”、端稳“果盘子”都不可疏忽大意。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才能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才会有下一个丰产年。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农业量质齐升。农业增效益也是一个城乡联动、融合发展问题,一、二、三产协同并进,资源流动共享,农产品才能有价有市,增加附加值,结出增收果。

  农村增活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把乡村建设得宜居宜业和和美美,农村才能充满活力。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社会和美,乡村才会生机勃勃。乡村的活力来自高水平治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同时,乡村的活力也离不开硬件支撑,需要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住得美、能留人,人气旺盛。

  农民增收入,是强农的内在要求。干农业有赚头,农民才会一心一意务农为本,心甘情愿“修地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核心是保收增收。乡村富民靠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最终都要落在产业振兴上。农民增收依赖于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事办好,让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年年有“三增”,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乡村振兴、实现“三增”才能获得更大的动力活力。

  撰文 张全林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