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核心要义在广州的城市规划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体现。近日召开的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优化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促进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治理水平,率先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对每个微末之处的审察。城市是个“有机生命体”,它的规划是环环相扣的,一丝看似不起眼的变动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不断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时刻紧抓时代的新变。一方面,广州在“东进南拓”的道路上持续前进,不断促进各区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广州的城市更新正向着四个重点方向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让城市的风貌焕然一新;在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上备豫不虞,旨在提升应急系统的韧性。此外,广州更是对未来寄予了无限期许,既为城市守好文脉、留住乡愁,又以科技赋能城市生活。
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正是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安康。广州的规划建设治理,不仅在大处着眼,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民生的每一个角落。此前,广州就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调整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限行范围上将“中心区域限行”调整为“部分路段限行”,在限行时间上将“全天候限行”调整为“全天、白天、高峰分层次、分时段限行”,响应了人民的实际诉求,在满足市民出行需要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由此可见一斑。历尽千载的风风雨雨,广州城在经年累月的添砖加瓦、修补重构中不断向前,一系列顺应时代的新政策也让居民们常住常新,在触抚历史痕迹的同时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细读全会要求,不难看出广州在城市规划上宏微并重的考量。站在整体的视域上看,这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这是为了跟上市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二次创业”再出发,在贯彻落实这些具体政策的道路上,广州必将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陆文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