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万众瞩目。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图源:央视新闻
回望“十四五”,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预计2025年底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4年平均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锚”;创新动能加速迸发,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9%,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羲和”探日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更证明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有效统筹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凡事预则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向纵深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突破不断,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重构。国内发展环境也正经历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增大,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十五五”规划能否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能否如期达成,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在复杂考验中行稳致远。这个五年将是应对风险挑战、巩固发展优势的战略攻坚期,也是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窗口期。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规划的谋划部署,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于其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回应历史之问。对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今年9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提出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十五五”规划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正在现代化征程上勇毅前行。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高质量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征程万里阔,蓝图再铺展。中国式现代化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从“一五”到“十四五”,我国凭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需要传承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十五五”规划的各项部署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顺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清晰的目标指引、科学的规划引领和坚定的战略支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