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实现“双碳”目标并不意味着立即停止发展煤炭产业,正如总书记所言,“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2022年3月4日,山东日照,一煤炭堆场里的喷淋系统正在洒水除尘。图源:视觉中国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关系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指引,也为各地稳步推进“双碳”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双碳”已成为中国的热词之一。必须认识到,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曾有一些地方与企业对“双碳”目标简单化思考,导致“运动式”减碳发生。要避开“双碳”的“误区”,必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碳达峰”不是“碳冲锋”“攀高峰”,不可操之过急、盲目加码。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要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56.8%,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仍将保持化石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进一步说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持久战”不是“突击战”。因此,各地在研究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时,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把握好践行“双碳”的分寸火候。
践行“双碳”是一场“硬仗”,但不能“硬来”,需坚持稳中求进。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以科学的产业布局、合理的推进节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在全球前列,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产业链均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这些积极态势反映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光明前景,但切不可加码“能耗双控”,否则不仅会对相关地区的工业产值形成一定影响,还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国一盘棋,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逐步实现“双碳”目标。(南方网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