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垃圾处理乱象频发,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2025-05-20 11:45 来源:南方网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江西萍乡市部分地区在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湖南永久基本农田被建筑垃圾侵占的情况。永久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其被占用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生态平衡,对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生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系列问题的曝光,不仅揭示了部分地区在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严重漏洞,更敲响了我国环境治理短板亟待补齐的警钟。

图源:央视财经

  据报道,江西萍乡市湘东区的杨家田地块和岩下里地块,自2021年起违规设置弃土场和垃圾堆存点,形成了占地数百亩、高达十余米的“渣山”,堆存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总量高达56万吨。这些垃圾堆存点不仅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且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湖南湘潭等地也存在类似情况,部分永久基本农田被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违法违规侵占,仅在垃圾表面覆盖薄土后便继续使用。这种触目惊心的场景,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野蛮破坏,更是对土地资源、民生福祉和生态红线的公然挑战。

  追根溯源,这种乱象的背后,是利益驱动与监管缺位的双重困局,暴露出生态治理体系中的深层问题。一方面,垃圾处理的高额成本与非法倾倒的低廉代价形成巨大反差。工业企业为节省危废处理费用,建筑垃圾运输方为逃避正规消纳场所的高额收费,选择了将废旧工厂、闲置土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当作“免费垃圾场”。有调查显示,非法倾倒成本仅为正规处理的十分之一,这种暴利诱惑使得违法者甘愿以身试法。另一方面,监管体系的漏洞为乱象滋生提供了温床。固废管理涉及生态环境、住建、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职责交叉容易导致推诿扯皮,加之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巡查频次不足,难以对隐蔽性强的非法倾倒行为形成有效震慑。破解这一困局,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和系统性思维,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以雷霆手段和长效机制予以根治。

  从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地主管部门曾多次前往现场调研整改工作,但问题不仅未得到有效解决,垃圾堆存点还在持续扩大,表面甚至覆上了一层薄土,企图逃避卫星遥感监测。这场持续数年的环境违法事件,不仅撕开了地方治理的漏洞,更折射出当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天平上的严重失衡。此次曝光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江西萍乡与湖南湘潭都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处理,并决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全市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这种积极的行动态度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要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江西萍乡与湖南湘潭的固废乱象,绝非个例。治理之道,重在举一反三,严惩违法、筑牢底线。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监测等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非法倾倒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将违法者列入信用“黑名单”,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生态考核权重,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责,坚决杜绝“以罚代管”“选择性执法”。持续强化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鼓励群众举报污染行为,让污染黑洞难以遁形,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

  撰文 林伟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