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系统提出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方面的要求……3月31日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层高、电梯设置、隔声性能等作出规范,给住宅项目提出了底线要求,有助于以更高标准推动住宅品质全面升级,将有力支撑城镇住宅项目高质量发展。
图源:新华社
标准水平决定房屋品质。何为“好房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一些标准为大家普遍接受认可:层高能高一点,通风、采光能好一些,密闭性、隔音性能强一些,室内空气能够洁净、温度适宜,既不干燥,也不湿冷。《规范》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回应了群众的关注点,为“好房子”画出“标准像”,也为住有宜居按下“加速键”。
层高“长个儿”,好处多多。当前,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规范》提升了住宅空间标准,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规范》将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标准提升至3米,这一调整考虑了我国居民身高增长的趋势,可以让室内有更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给住户更好的空间感受,同时也增强了功能灵活性,便于住户安装全屋智能系统、新风系统、地暖、装配式装修等,为装修提供更充足的条件。
设计适老化,托举“夕阳红”。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上下楼梯较为困难。《规范》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能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需求。此外,《规范》要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了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系统强化适老化设计,能让老年人生活更方便,也让他们心里更暖。
噪声“减分贝”,邻里更和谐。当前,居民对安静环境的要求更高。根据调研,噪声引起的投诉比较多。《规范》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并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水泵等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将大幅减少噪声干扰问题,有利于减少邻里矛盾,切实提升居住品质。
好标准还要严执行。除了上述标准,《规范》还提出了“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等一系列要求,对居住满意度的关键性能指标以及燃气、电气等标准进行了提升。《规范》将于5月1日起实施,相信随着一系列标准的落地,群众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新期待将得到更好满足,跃然纸上的“好房子”将带来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撰文 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