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延迟退休这件事,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2024-08-18 09:33 来源:南方网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明确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消息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有人留意到基本原则的变化,表示“自愿、弹性,这个好”;也有人表示担忧:“不知到时候我还干不干得动”。

  在我国,延迟退休的年龄节点、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如何推行,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正式将延迟退休纳入实施议程,并确立了“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自愿、弹性为原则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从政策构想到方案制定到原则确立,已经走过了十余年。每当出现新的政策动向,总会引发舆论的激烈讨论,其中不乏刺耳的质疑与尖锐的讽刺。那么,究竟是不是一定得延迟退休不可呢?

  其实,这与我国的人口现状息息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1.1%。2000年—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从超10%攀升至超20%,这一转变速度,相较于多数发达国家历经的七八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过渡,显得尤为迅猛。了解完增速,再来看看老年人口总量。根据最新的联合国预测,到205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总量约为5.2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40%。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情形,在全世界尚无案例可供参考。因此,我们必须提前规划,为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做好准备。

  与紧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较低的预期寿命,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被设定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60年的43.7岁提升到2020年的77.93岁。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维持原定退休年龄不变,显然会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老龄化加剧等社会现实脱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这也意味着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推迟。若退休年龄保持不变,那么个人一生中创造财富的时间与前人相比就会得到大幅压缩,不论对于个人的财富积累,还是对于社会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这都是一种浪费。一边是与社会现状不相适应的既定法定退休年龄,一边是更庞大的老年群体、更长的实际寿命和更短的劳动参与年限,二者的矛盾已愈演愈烈,而延迟退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这种矛盾,使人们的劳动周期与个人生命周期、社会发展周期更好地同频共振。

  除此之外,延迟退休的提出,还基于一个更为现实、严峻而直击人心的考量,那便是来自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的挑战。随着寿命的延长,人们退休后的年限也显著增加。如果退休年龄不变,那么延长的寿命将集中在退休后,这无疑会加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有专家预测,2035年,中国的养老金累计结余或将耗尽。这样的前景无疑令人担忧,而延迟退休作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了解了以上种种,我们便知晓了延迟退休的背景和紧迫性,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它的可行性:如果要延迟退休,在现基础上延迟多久比较合适呢?放眼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高。例如,美国正渐进式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升至67岁,英国正规划将退休年龄从66岁提升至68岁,日本的企业退休年龄已可延长至70岁……这些国家科技相对发达,许多工作对体力的要求逐渐降低,社会对大龄工作者的消化能力较强。立足国内,目前我国延迟退休具体的年龄节点尚未盖棺定论,但此次全会首次将“自愿、弹性”列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原则,释放了追求灵活、平稳、共识的积极信号。“自愿”代表着非强制性和可选择性,尊重了个人的劳动能力与劳动状况,个人可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和工作岗位状况做出是否延迟退休的选择,这与现行的退休政策大不相同。“弹性”则意味着留出更大的讨论空间,最终形成一个凝聚多方共识的方案。延迟退休方案越有弹性,执行起来也就越有适应性。

  延迟退休事关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尤为注意。首先,是大龄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对此,既要向发达国家看齐,通过发展科技为大龄劳动者参与社会劳动提供可能,又要解决社会范围内的就业歧视问题,工作岗位招聘时,该取消的年龄限制要坚决取消,不能让年龄成为劳动者找工作的绊脚石。其次,是企业的经营负担。延迟退休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的上升,要想企业接纳大龄劳动者,就必须通过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再者,是不同职业群体的利益差异。从事体力劳动或特种工作的劳动者,可能在远未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身体就已不堪重负。对此,要严格落实好“自愿、弹性”原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为不同职业的群体制定针对性的退休政策,防范阶层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归根到底,延迟退休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民意问题,一个需要接受重重公平性考验的民生问题。唯有充分考虑各群体利益,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严格落实好“自愿、弹性”原则,才能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屏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