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一。昔日珍贵稀缺的香料药材,如今已成长为电白全县共享的“致富树”。这是广东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县域绿色经济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是补短板、强弱项的迫切需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当前,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潜力还有待充分激发。因此,广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不适应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是开放、绿色、共享的经济。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包括县域绿色化低碳化在内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这是育产业、助增收的现实考量。生态是最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财富。在梅州蕉岭,15万亩竹海化身“摇钱树”,培育出13家经营大户,11家毛竹合作社及5家深加工企业;在茂名,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油茶、沉香“六棵树”扎根高州、电白、信宜等县域,一批超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在汕尾,其健全“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格局,统筹各类资金2.2亿元推进省级青梅产业园、市级茶叶产业园建设……在广东省各地,生态环境改善正日益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红利。实践证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群众增收的后劲。
这是促改革、优生态的长远之计。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鲜明特征。目前,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出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各地依托基础条件较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已建或拟建的公园和其他载体,打造不同类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实现县域全覆盖。此外,广东已创建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放眼全省,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改革转型举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同频共振,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无疑为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相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广东一定能够走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