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罕见地点名了华为、深度求索(DeepSeek)和宇树科技三家科技企业。其中深度求索和宇树科技是总部位于杭州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与其他四家杭州企业一起被网友合称为“杭州六小龙”。省委书记点名一方面彰显了对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一方面也把压力给到了广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理当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应当也必须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争做先锋、勇当闯将。如何向上突围,觅得“真龙”?
国家级平台上线DeepSeek大模型。
产业体系现代化本质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链韧性的深度融合,需以硬科技突破为根、以产业链现代化为干、以政策生态为叶,形成“根深干壮叶茂”的产业体系。这就要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角色各司其职,共同搭建环环相扣的创新链条,塑造自由、开放、共生的产业生态环境。只有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才能生长出艳丽的创新产业之花。
让企业创新活力自由奔涌,首先考验着政府“为与不为”的智慧。政府重视科技创新,通常会通过制定政策、制度、机制等,为创新主体提供引导和支持。但科技创新的本质在于探索未知,创新的技术路径往往具有偶然性,许多突破性成果源于“意外”而非预设目标。这就需要政府要为之有道,既不能因为“过虑”“面面俱到”束缚了创新主体的手脚、与“意外收获”失之交臂,也不能搞“父爱式干预”导致产业扶不起、站不住。要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角色边界,尤其对于前沿技术领域,要适度“松规”,充分释放企业创新创造活力,避免因为监管过严、干预过多造成新技术在产业化落地过程中的困难。有网友形容杭州是“拎得清的小透明”,赞扬政府“有事就服务,无事不打扰”。把市场无法驱动的资源引入需要发展的领域,而不是到市场的有序运行中“指手画脚”,正是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功力所在。
广东通江达海、融通港澳,开放精神深入骨髓、融入基因。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是广东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成功经验。如今,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需要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DeepSeek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开源开放的胜利。技术发展常常在“开源-创新-迭代”的循环中螺旋前进,只有持续参与全球竞争、创新改进,才可能不断取得超越、成功。著名经济学家郑永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拥有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个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可以尝试在这几个地方先实行大规模的单边开放政策。比如,在横琴、前海等地开放互联网,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让更多优质的、高附加值的数据涌入,赋能产业发展。坚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创新网络,在竞争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才能锻造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要现代,还要成体系。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之间要协同融通、共生共荣,以体系性的强大“硬实力”,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要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市场。大湾区内主要的11个城市要树立互联互通的思维,共同推动产业耦合发展。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广东有很多人工智能企业,应用场景也很丰富,但是过于碎片化和分散。如何推动新技术在大湾区和全省范围内的应用转化,需要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统筹协同。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劳动分工协作体系,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同质化竞争、内卷式竞争。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岭南花自开。广东的产业体系积累了厚实基础、独特优势,体系全、配套强、空间大,在自由、开放、共生的产业环境滋养下,相信一定能率先克服成长中的烦恼,开启新的成长周期,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