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督促网络直播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网络主播行为管理,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
街头直播引发围观。图源:南方日报
近些年,网络直播行业迅猛发展,既为大众提供了娱乐消遣,也促进了就业、带动了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当然,网络直播新业态“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乱象,有的网络主播为了吸粉引流,不惜通过弄虚作假、传播“软色情”博取关注,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甚至还触犯了法律红线。
网络直播乱象污染了网络生态,助长了网络戾气,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其危害不容小觑。此外,还给被诱导买货、打赏的网民造成了经济损失。有的网络主播把青少年作为目标人群,以不正当手段诱导他们沉迷直播间、隐瞒家长进行巨额打赏,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网络乱象之所以被大量“复制”和传播,主要是受到“流量变现”的驱使。此外,相关行为的违规、违法成本低,也使得一些想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网络主播铤而走险。
专项行动是一记“重拳”,重点整治“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传播‘软色情’信息”“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权益”“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五类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对于这些问题的表现,也都作了具体说明。比如,编造虚假“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在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找准病灶的基础上靶向施治,才能确保整治效果,让直播乱象无处遁形。
整治网络乱象,需要协同发力,打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网络、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依法依规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行为,对于乱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网络平台要切实当好“守门人”,要加强网络主播规范管理,强化专业资质认证管理;要强化用户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依约引导规范网络直播用户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要优化推荐机制,加大优质主播、优质内容流量扶持力度,提升主流价值引领,坚决制止“流量向恶”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网络主播要加强自我管理,不能被“流量变现”冲昏头脑,不能在法规的“红线”前疯狂试探,要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直播积极传播正能量。整治网络乱象,人人都是参与者。广大网民要提高甄别能力,合理消费,避免非理性打赏,自觉抵制和举报违法违规直播行为,为打造清朗的网络直播业态贡献力量。
撰文 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