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10日,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1.52亿美元,超过《海王》,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也是票房TOP30影片中唯一的非好莱坞影片。
哪吒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哪吒。在不少“70后”“80后”的记忆中,“少年英雄小哪吒”敢于挑战东海龙王,守护人间安宁。而“90后”“00后”则被魔童哪吒的“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改变世界,我想试试”的热血点燃。《哪吒2》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社会价值观与思想,赋予角色新的生命与内涵,深入探讨“自我认同”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展现了角色在经历挣扎、挑战与成长后,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壮丽历程,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的真谛,从来都在细微处见真章。影片1900多个特效镜头背后,是创作团队用显微镜般的专注雕琢每个细节。比如,章鱼将军铠甲上的246片鳞甲,每片锈迹都有独特氧化轨迹;锁链在远景中如发丝轻扬,近景时却带着金属碰撞的钝响;妖怪分裂重生的特效耗时数月,只为实现每只小蟹都有独立运动轨迹的目标……流畅的动作设计和精致的场景构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享受了一场超级震撼的视听盛宴。这也为电影创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只有在内容品质上下功夫,在制作上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哪吒2》票房奇迹的背后,是国内顶尖动画团队的全力托举。由于影片特效体量巨大,任何一场特效都涉及多个团队的参与,包括动画制作、三维资产、特效合成等。这部制作水准“卷”出新高度的电影,在片尾共列出142家公司,其中出品和制作公司135家,来自中国本土公司的占比超九成。正是凭借众多本土动画制作公司组成的产业链,从建模、渲染,再到动作设计、光影效果,每一帧画面都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了“全龙族把身上最硬的鳞片扣下来给他”的真实写照。
《哪吒2》不只是一部电影的突围成功,更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中国的动画电影制作面临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诸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大量的投入,中国电影工业开始了快速的崛起。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国漫创作团队深入挖掘国内本土题材,大胆创新表现形式,一次次站上银幕“C位”。如今《哪吒2》的火爆出圈,意味着国产动画电影正在经历一场质变,“中国IP”正悄然撬动世界动画产业格局,为全球动画带来更多东方美学灵感与文化内涵。
新的纪录,新的起跑线,中国电影的未来华彩熠熠。期待更多文艺创作者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扎根现代化实践,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创作出更多打动观众、走出国门的精品佳作。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