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湾区机遇·健康未来”为主题的深圳市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推介会在前海国际人才港举行。会上,深圳亮出了“一揽子”支持措施,包括用地用房保障、财政支持增强、医保政策优化、跨境执业便利化、国际医疗结算等26条,全方位支持和欢迎外商独资医院落地深圳。
图源:广州日报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抓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重点任务,要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再次以政策创新引领独资医院领域改革。近日发布的26条支持外商独资医院措施,不仅彰显了深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更释放出深化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信号。
打造医疗开放“新高地”。深圳此次推出的政策力度堪称“突破性”。从允许全球知名医疗机构在规划外设立独资医院,到提供“点对点”专班服务、地价优惠、医保定点支持,再到跨境执业便利化、国际医疗结算等全流程保障,深圳正以更大力度吸引国际顶尖医疗资源。这种开放姿态背后,是深圳对医疗消费升级需求的精准捕捉,将推动大湾区医疗产业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释放医疗改革“新信号”。外资医院的进入,对当下的医疗改革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目前,深港两地已形成的“医疗通、医师通、药械通”优势,为外资医院提供了跨境协作的天然土壤。未来,随着港大深圳医院二期、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优质项目建成,深圳将加速构建“基层社康+国际医疗”的分级诊疗体系,既满足大众基本需求,又承接国际高端服务。当前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已覆盖全国九省市,而深圳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集聚,有望为全国提供“既要开放又要安全”的实操样本。
凸显民生保障“新效能”。医疗活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拥有1779万常住人口和23.3万长期居住的境外人士,医疗消费升级需求强烈。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的《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政策“一问一答”》也提到,外资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人民群众和在华外籍人员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与其他医院形成互补关系。可以说,深圳“26条”支持外商独资医院,不仅可以承接公立医院溢出的、对医疗服务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患者,也为满足我国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
深圳的26条措施,不仅是吸引外资的“政策磁场”,更是深化医疗改革的“试验田”。未来,我们相信,随着更多国际医疗机构的落地,通过持续完善监管体系等措施,推动国际化医疗与普惠性服务形成良性互动,深圳的医疗改革将成为全球城市治理的典范。
撰文 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