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成果是最好的证明,口碑是最高的褒奖。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缩小融资缺口,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和原则。在2023年9月举行的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与会代表与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发展的助力作用。
行人间正道,顺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就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各方携手同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筑就通向美好未来的阳光大道。十一载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结出累累硕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与共建国家间货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60万亿元;“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签署数量和互认国家数量均居全球第一,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桩桩,一件件,见证中国贡献,映照天下情怀。
利天下民生,筑幸福之路。10多年来,“一带一路”在一个个“尽精微”的项目中取得实打实的合作成果,将“致广大”的宏伟愿景变成生动现实。“鲁班出海”书写了充满青春朝气的合作篇章,一批又一批外国年轻人在鲁班工坊找到了职业方向。中国企业承建的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结束了非洲没有跨国电气化铁路的历史。中国菌草技术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在脱贫、治沙、畜牧等领域释放出巨大潜力,一株“幸福草”,万家“致富路”。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开辟各国交往新路径,搭建国际合作新框架,汇集人类共同发展最大公约数,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了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为各国人民带来触目可见、触手可及的巨大利好。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11年前,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人类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意义深远的里程碑。如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强调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重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提出九个“完善”。其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论述精辟、内涵丰富,为下一个金色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
撰文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