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有关全国学会和高校共同遴选的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在京发布,100个工业遗产入选。
2023年5月17日,沈阳市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展品。图源:视觉中国
锈迹斑驳的机器设备,曾经亲历过轰鸣震耳的工厂车间;简朴复古的房屋建筑,曾经目睹过如火如荼的彻夜奋战……作为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一处处工业遗产,记录了工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浓缩了曾经非同寻常的工业制造“发家史”的风雨沧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精神力量,发布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保护与利用好工业遗产,留住珍贵的工业乡愁,是弘扬工业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业遗产怎么保护利用好,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202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意味着,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价值发掘,不仅是一项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发展战略,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各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企业间相互交流、协作共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方能破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之题,为推动实现世界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与文物古迹保护有所不同,工业遗产是有记忆、有生命力的精神文化资源,利用是最好的保护。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有效方式,结合地域文化和区位特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展览馆、工业体验馆,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广州铁路博物馆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博物馆,从蒸汽火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展现了广州铁路的百年历史,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开馆一年多以来,它已接待游客超31万人次,这是让工业遗产焕发新青春、展现新活力的成功范例。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留住珍贵的工业乡愁,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为指引,全面落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主体责任,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模式,处理好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赋能制造强国建设、添力高质量发展。就像文物保护领域有句话:“为了明天保护今天”。保护工业遗产,是为了让将来的人记住那段与工业有关的历史,让它们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春天故事”。(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