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金秋来。随着秋意渐浓,我国由南至北进入秋粮收获期,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达13.1亿亩,又一个丰收年已然在望。
2023年9月14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军店镇月明片区万亩农田水稻呈现浓郁的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图源:视觉中国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始终需要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的问题就是天大的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何做到“有”,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国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9%、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以这样的资源养育世界近1/5的人口,把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14亿多中国人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这绝对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好“丰”景为何年年有,中国人的饭碗何以端得更稳、更好、更牢?丰收的密码其实很简单,就在于辛勤“播种”。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持“良田粮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了515万亩,粮食丰收有了坚实的耕地保障。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好“丰”景离不开科技支撑。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生产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农田里的科技含量改变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习惯,不断为农业增产赋能。
一方面夯实“地”与“技”,一方面也暖种粮群众的心。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春耕等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用于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为耕者谋利,农民种粮的热情更高,好“丰”景也就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
“丰”景暖胃亦暖心,守护“丰”景仍需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何克服资源资源禀赋欠佳的实际,如何在农业关键技术方面突破,将决定“丰”景的成色。有了之前的坚实基础,有了高度的重视和扎实的行动,好“丰”景充实“中国饭碗”的故事,一定还有精彩的续篇。(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