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影院很“卷”。有的影院在装备升级上一路狂飙,有的影院能让你吃火锅、睡午觉。全国1.27万家电影院,“卷”出了电影市场的复苏,“卷”出了549.25亿元总票房。
在广东,电影院“卷”出了全国票房榜首,电影市场也保持了第22年的全国第一。这些“第一”的背后,是每年电影专项资金对市场的培育、对产业的扶持,是全省1300多家影院在市场诸多挑战下,往更年轻、更社交化方向转型的努力。
作为全国体量最大,内部城市差异明显的电影市场,广东在2023年的“回血”情况,是观察全国电影市场趋势的一个窗口。广东影院在求新求变中“卷”出的全国票房榜首,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提供了借鉴。
现阶段广东电影市场谋求的转型,也为全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探寻了方向:往内部区域发展更平衡的模式转型,往更科技化转型。2023年7月,华南首块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eyLED电影屏在广州金声金逸电影院点亮,是对这一转型趋势的进一步确认。
影院观影现场
广东电影市场的“第一”很稳。全年票房67.14亿元,观影总人次1.58亿,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的“第一”也有变化。深圳市CINESKY新天影院(壹方天地IMAX店)、深圳市百老汇电影中心影城,分别以4957.9万元、4372.1万元的年度总票房,夺下全国冠、亚军之位,首次超过了北京地区头部影院。而在广东范围内,深圳头部影院表现也首次超过广州。
为何而“卷”:顺应市场,主动调整
广东的电影市场大盘恢复到与2015年同期的规模。但对每一个微观的经营细胞,影院的“回血”仍充满挑战。
这个挑战,是观影市场在发生变化。演唱会、旅游等文艺娱乐方式的复苏,分流了观影人群,全国观影人次与2019年相比减少4.3亿。同时,迅速增加的影院数量使竞争更为激烈。在广东,2015到2023年的8年时间中,全省营业的影院数量由709家增加至1326家。平均到每一家影院,票房上的营收较2015年减少一半。
单影院利润下降,这一挑战也给头部影院带来压力。广东头部影院的年度单银幕产出,在2015年可达900万,但2023年头部影院的单银幕收益在400万上下浮动。2015年,广东票房最高的影院,收入在8000万以上,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4957.9万——这家广东排名第一的影院,同时也是全国票房最高的影院。
这意味着,影院的经营不再是轻松的生意,“进场就有得赚”的风口期已过。影院不再处于粗放的增长阶段,在和商场的谈判中不再占据明显的优势,甚至不再成为商业综合体“标配”。
于是我们看到,影院更主动,采取了更多经营策略,对变化的市场做出了回应。
如何去“卷”:得年轻观众者得天下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2023年,广东老牌的头部影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实力,广州正佳飞扬影城等常年在全国票房榜“霸榜”的影院,全年收入依然跻身全国前10名。
更为难得的是,广东孕育了新的头部影院品牌。
这些积极转型的头部影院,在过去一年中自发地“卷”,争取更多年轻的主流观众。20—35岁的年轻群体是电影的主流观众,这一群体的迭代改变着电影市场:获得更年轻用户的《一闪一闪亮星星》成为2023年年底的“黑马”,而属于上一代主流观众的《非诚勿扰3》,市场表现远不如预期。
深圳头部影院实力上升,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其更“年轻”:位于更年轻的商圈或商业综合体,周围更年轻的业态聚拢了年轻的消费者。
2023年全国和广东票房第一的影院,是深圳CINESKY新天影院(壹方天地IMAX店)。这家2018年开业的影院,位于深圳超大型的商业集群内。在不同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该影院的多个“打卡贴”,影院开阔的空间感、工业风的装修特点、立体环绕音响等设施条件,在年轻的网络用户中被多次提及。
深圳CINESKY新天影院(壹方天地IMAX店)的装修风格是天然的打卡点
深圳市百老汇电影中心影城吸引年轻观众的策略,则是百老汇品牌最拿手的影展。除了阿根廷影展、荷兰影展、金红棉影展等已经形成口碑的活动,2023年影院承接的“深圳艺术电影放映计划”,也进一步巩固了影院垂直的文艺青年受众。百老汇推出的海报、盖章等周边,也深受影迷欢迎。
深圳市百老汇电影中心影城的影展周边
广东观影人次最高的广州市脉铂影城嘉禾店,也呈现出明显的“年轻”态势。“脉铂”是新的影院品牌,2021年2月在广州开出第一家店,并在2021年年底成为广东观影人次第一的影院。影院针对年轻群体的策略是:周边年轻人居多,把更多场次安排给青春电影;同时每个月举办一场主题活动,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2023年最后一个周末,脉铂影城主动在影院里布置《一闪一闪亮星星》相关打卡点,“闪星路11号”吸引大批观众拍照,形成进一步传播。
脉铂影城设置打卡点
这些案例验证的是:影院的社交性越发重要,且“社交”需要涵盖线下线上两种场景。得年轻观众者得市场,而年轻受众对社交场景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约人到影院见面”,更是影院和影片可以成为社交的话题,成为在线上社交平台的内容。
2024向何处“卷”:往更稳健、更科技化方向转型
从供给端情况看,2024年待上映影片吸睛度、期待值都足够高。1月的电影市场将迎来不思凡执导的动画电影《大雨》,集结郭富城、林家栋等港片影帝的《临时劫案》。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合家欢动画IP《熊出没·逆转时空》定档春节档,《还是觉得你最好2》定档元宵节,《沙丘2》《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也将在上半年陆续上映。
这些电影内容是影院进一步“回血”的底气,是全国电影市场更红火的支撑。影院如何和片方一起挖掘出吸引观众的亮点,将是电影市场在新一年要面对的考卷。
从数据上看,60亿+的票房、1.5亿+的观影人次,2023年广东这一全国最大的电影市场,“回血”进度条已拉至和2015年相当的程度。这和全国电影市场的恢复程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2023年全国票房549.15亿元,接近的是2017年的大盘规模。而2015年全国票房441亿,该年度广东的票房在全国占比高达1/7。曾经的广东,电影市场发展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但当市场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增速放缓,恰恰是全国电影市场在下一步发展中要经历的。
现阶段广东电影市场谋求的转型,也为全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探寻了方向:往内部区域发展更平衡的模式转型,往更科技化转型。2023年7月,华南首块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eyLED电影屏在广州金声金逸电影院点亮,是对这一转型趋势的进一步确认。
广州金声金逸电影院,华南首块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HeyLED电影屏
对影院和院线而言,除了对年轻用户、线上社交内容的开发,2023年底开始的“分线发行”,在2024年将尝试到哪一步,也将是重要的挑战。可以更快适应新玩法的影院,“回血”进度条总会拉得更满一些。
我们期待影院更深层的求变、更深厚的回血,期待广东电影市场在下一个“第一”中走得更稳健、更成熟,期待中国电影市场走出自己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南方网专稿 记者/金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