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对于上述形式主义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基层负担已有所减轻。不过,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虚假减负的新动向,甚至为了整治形式主义,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问题,把“减负”变成了“增重”,需要下更大力气加以解决。
谨防“变换马甲”。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文山会海”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比如,一些有文号的文件被改为了没有文号的文件,一些必须有会议纪要的会议上报,还有一些会议则不上报,仅从数据上实现了减负,基层的工作内容却没有变。此外,有的地方整治形式主义,把观摩会改为“读书会”,实际上别无二致。文件“换个马甲”,会议“带个面具”,就想着瞒天过海,终究逃不过整治形式主义的大棒。下一步,要在深度整治上下功夫,真正把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落实到位。
谨防“过度留痕”。拍个照、打个卡、填张表、写份材料……工作“过度留痕”还在困扰着基层干部。在这一要求下,不少“痕迹”实际是通过造假完成的。比如,有个村为了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恢复工作,用挖土机去翻地,在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上一排一排插上番薯,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近一次翻整土地、插番薯就花费了大约10万元。“过度留痕”本身就是形式主义,必须消除“有照片才能证明完成了工作”之类的观念,要更多地关注工作实效。
图源:相关报道
谨防“制造盆景”。基层的自利性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形式主义。部分基层政策转换存在四个特点,分别是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把长期的工作短期化、把所有工作中心化、把全覆盖的工作局部化。比如,一些基层负责人会集中有限资源打造政绩,其本质是“制造盆景”,以此彰显成绩、应付检查,但是这种政绩往往是虚假的表象,不会产生示范带动的效果。对此,必须坚决扭转狭隘的政绩观,不搞过于细化的考核、不搞排名、不造政绩点,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谨防“形式为王”。有些地方把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形式化”:一位基层干部说,“我们镇准备减负资料,准备了十二个档案盒”;另一位基层干部表示上级要求落实减负的工作总结要用数字说话,向上级专题汇报,为了体现成果,需要把过去发的文件的份数、页数、字数挨个数一遍,再一条条和现在的对比。不管是 “用档案盒说话”,还是“用数据证明”,都增加了基层负担,实属不该。开展工作,不能过分注重形式,要坚持“内容为王”,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以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点赞。
撰文 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