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深圳市住建局印发《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多元化路径。此前,广州已经出台《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北京通州和上海金山、青浦也已发布房票政策。至此,四个一线城市均已开始探索房票政策。
房票凭证。图源:南方+
在我国推进大规模棚户区改造中,房票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后又一度退隐。近几年,城中村改造规模扩大,加之楼市去库存的迫切性,促使房票“重出江湖”。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有逾90个城市(区)鼓励采用房票安置方式对拆迁安置户实施安置。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去年多次释放政策信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稳妥推进房票安置,此番正式官宣加入“房票俱乐部”,不仅意味着深圳房票“靴子落地”,也释放出中国楼市发展的新信号。
房票制度,不是简单的去库存工具,而是一场精准的城市更新“定向爆破”。当下,国内房地产市场正面临城中村改造扩围与楼市库存高企的双重困境。去年,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扩围,已从部分大城市扩围至300多个城市。今年“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仍是重要任务。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逼近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1%,再算上在建规模,库存更为庞大。与货币化安置相比,房票安置能够使政府部门不必在短期内大规模举债,同时还能减少安置房建设的其他财政支出。在“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基调下,房票将成为未来落实楼市政策的重要工具。
还要看到,房票制度的优势在于,拿到房票补偿的业主可以通过房票尽早灵活安置,无需再漫长等待回迁,而城市的其他开发项目,在大量的安置需求下,可以快速去库存,可以说是双赢甚至多赢。在已经推行的城市中,房票发挥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新房库存高的城市。比如郑州,自2024年10月底启动房票安置以来,截至2025年1月累计核发房票2.37万张、150亿元,通过房票销售商品住房130万平方米,在房票的助力之下,连续多个月商品房月销售面积实现环比上涨,整体去库存效果显著。
作为国内四个一线城市中最晚实施房票制的城市,深圳房票政策不仅有特色、接地气,而且更务实、肯“听劝”。比如,一直有专家建议,在房票安置中,允许在本城市内跨区域使用房票,从而使购买力更多地流向市场。所以大家看到,深圳在《若干意见》里明确,“允许拆迁户跨区域选购商品房”,这一规定打破区域限制,旨在引导拆迁户将目光投向郊区,缓解核心区住房压力,同时还为郊区楼市带来新的客源,可谓一石三鸟。又比如“允许第三方接盘烂尾项目”这一创新之举,则是针对烂尾项目遗留问题的“靶向疗法”。整体来看,深圳的房票政策,既能更好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又能消化城市的存量房产,还能提升城市更新效率,进一步提振市场对城市更新项目的信心。正如网友评价,深圳这波操作是“用拆迁的钱、办政府的事、纾楼市的困、解企业的难”。
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房票制度可说是经济命题、社会命题,也是民生工程、信心工程。一线城市集体发“房票”,充分表明各地城中村改造和房地产工作对房票工具的认可,意味着房票成为今年各地重点推广和落实的重要工具,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随着房票政策的落地和推广,楼市向好发展的势头将更加明显,也能让更多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撰文 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