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报告《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解读中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最新成果,向世界各国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新图景,标注人类文明追求的全新境界。
10月9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于广州中山大学举办的相关活动上发布智库报告《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这是《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智库报告。图源:新华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翻阅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华文明孕育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琳琅满目的文化瑰宝,蜀地三星堆、良渚遗址、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甲骨竹简……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瑰宝,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在历史云烟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时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厚重、内容丰盈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闪耀于世界东方的生动剪影,是立体展现盛世中华万千气象的真实写照,更折射出广大华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绵延中华文脉的坚实足迹。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演进发展中自带交融基因,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迈向新时代,中国坚持以全球文明倡议回应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何去何从,提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呼吁世界各国遵循开放包容的精神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一系列重要举措、务实行动是中国致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坚实足迹,体现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与担当,有助于推动世界走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不同文明交融共存,让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是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题中之义,也是携手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美好世界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为载体,“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相隔万里的文明对话、命运与共,成为文明交融论的生动注脚;乘借开放东风,“China Travel”热度不减,山河之美、人文之美、文明之美,让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亲眼见证了开放、自信、文明、安全的中国……这些鲜活的文明交融实践启示我们,交流互鉴是推动全球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以文弘业,启智增慧。今天的中国,更加强调坚持开放包容,致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国际公共产品,我们坚信文明交融论将凝聚更多全球共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撰文 岳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