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5月27日落幕。这场文博盛宴吸引了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交易,展现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活力与魅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新赛道,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本届文博会增色不少。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等带有前沿科技元素的产品刷新了观众的认知。
文博会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多元魅力与蓬勃生机。在广东展区,AI“李白”不仅能写诗还能当导游;在宁夏展区,VR眼镜一秒穿越千年历史;在辽宁展区,高达4米的大型机甲龙展现“社牛”本性……漫步本届文博会,几乎能找到所有最新的文化产品品类,新质生产力催生的吸睛“爆款”令人目不暇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旗帜。文博会的20年正是人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20年,人们正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网文、网剧、网游作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成为了文博会上的出海生力军。本届文博会围绕“新三样”增设国际文化贸易展,国内外文化出海企业云集。“中国风”持续刮出“国际范儿”,背后是新质生产力在持续发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规模持续扩大,文化科技融合度持续提升,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在业态内容、组织模式、跨界融合等方面均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如深圳市,超过25%的规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专精特新企业253家,2023年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生产等五大类的营业收入均超1000亿元。
文博会是全国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大检阅。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公司连续多年参展,文化领域上市公司纷纷亮相文博会,大大提升了文博会的展示质量和交易份额。本届文博会广东综合展区设置专门的“大模型产业应用厅”,展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和产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催生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撬动文化产业新变革。文博会映射出我国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轨迹:由低端变高端、从产品到产业,通过融合实现了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
新国风、新国潮饱含新质生产力。文博会国风元素遍地开花,不仅有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创意产品,更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在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馆,书法、绘画、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交融,传统工艺品经过创新包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及东方美学,借助现代工业、科技力量与多元文化融合,转化成具体的品牌和产品,推动新国潮蓬勃发展。艺术·设计·国潮展展示的最新艺术品、创意设计产品、国潮IP和产品、国潮数码、创意文具等,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巧妙融合,给观众带来独特的潮流艺术体验。
新质生产力加持,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文化与科技相互作用,与经济融合互动,推动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愈加澎湃。充分挖掘有中国价值、世界意义的内容,打造融通中外的文化新产品,针对不同受众作出不同的设计安排,在精准化、多元化、分众化上下功夫,就一定能让世界读懂中国、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撰文 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