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让更多能工巧匠到职校为学生“传道授业”

2023-11-23 10:54 来源:南方网

  近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修订印发了新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吸引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2023年4月3日,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汽车涂装车间,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人大代表贾亮(左二)在向学生传授汽车喷漆前处理知识。图源:王彪/视觉中国

  产教融合是促进技能成才的关键一招,而高技能人才进校园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职业学校迫切需要更多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如何营造企业愿意派、教师愿意来、学校愿意招的生动局面,是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产教融合,推进企业育人。如果离开企业的土壤,很难真正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的技术技能积累的过程,需要实施较长时间的分段培养,而这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就是企业主体。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将胜任力作为选聘的首要条件,鼓励相关学校聘请退休工程师、医师、教师,且新增通过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导师等多种方式聘请兼职教师。不难发现,此举既注重提升兼职聘任对象的广泛性与方式的灵活性,又有利于解决兼职聘任的对象范围较窄、待遇注重“帽子”而忽视实际贡献等问题。

  健全评价体系,发挥最大效能。科学评价人才,是用好人才的关键。然而,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真正能长期、系统性地去职业院校给学生授课的技能人才并不多,这说明选拔性、激励性、差别化的多元评价手段仍然无法与现实配套。基于此,在组织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明确企事业单位应将在职业学校兼职人员的任教情况作为其考核评价、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只有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才能有效解决“能工巧匠进校园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不佳”的问题,让他们来得放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注重服务保障,激发人才活力。从实际情况看,“投入与回报难成正比”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技能人才进校园的积极性。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发人才活力,既要重精神激励,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让技能人才“劳有所获”。为此,《管理办法》对经费保障做出要求,如在企业激励方面,获得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以享受技术研发补贴、人才引进和培养补贴、产业化发展补贴、抵免教育费附加和贷款扶持等多种优惠措施。此外,鼓励职业学校多渠道依法筹集资金,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合理确定工作报酬水平,充分体现兼职教师的价值贡献。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各级各部门要以贯彻落实《管理办法》为契机,鼓励吸引更多高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引导学生学起来、动起来、练起来,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青年工匠竞相涌现。(安子州)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