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则政府相关报道引来舆论关注。一是南阳方城县多个部门、乡镇召开政企“早餐会”,多张新闻现场照片中出现了格式雷同的横幅——“xx(部门名称)与包联企业负责人畅聊早餐会”。不少人吐槽,吃个饭还要挂横幅,纯属花架子。方城县最新回应表示:“这是从2022年底就开始的活动,是政府部门为企业办实事的举措之一。”
同样“委屈”的还有南宫市。在当地领导调研报道中,领导身上某品牌T恤衫的LOGO被细心地P掉了。这一“随手”之举,引发网友强烈关注。当地不得不回应,这款T恤是两三年前买的,只花了五六百元。
图源网络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不管是“抢戏”的横幅还是LOGO被P掉的T恤衫,面对网友的众说纷纭,当地没有装起“鸵鸟”,而是及时发声,避免了舆论单边发酵。不过,给出回应并不等于尘埃落定,我们更应该从中聆听到百姓的诉求,那就是对形式主义的深恶痛绝。
“早餐会”是好事,加强营商环境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一场气氛轻松、花费不多的早餐会就能搭建起政企的“连心桥”。早餐会要的是政企双方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诉求、拿出解决方案,这是最有“性价比”的沟通。只是,当地多个部门、乡镇在现场齐刷刷挂起横幅,看起来有些突兀,也难怪网友认为有形式主义之嫌——早餐会本就是为了删繁就简,而这种存在感,有必要集体去刷吗?一场“早餐会”能否达成政企对话会、方法思辨会、问计问需会的效用,这才是公众的关注。
“看”,始终是不如“干”。譬如,要破解当前发展的问题,领导干部必然要奔赴基层的“山海”,在千头万绪之中牵出问题的“牛鼻子”。但在南宫市领导调研报道中,LOGO被P掉的T恤衫,却把焦点从“事”转到“人”身上,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据制作人员说“LOGO与纺线锤造成视觉上的冲突,不美观”。视觉效果“抠细节”抠到这个程度,已是有力过猛,更衍生了舆论的浮想联翩。与其关注“怎么看”,不如关心“怎么干”,把精力放在了解企业发展痛点和打通企业发展堵点之上,才是群众想要的。(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