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只要饭碗端稳当,顶压克难就有底气

2023-12-12 11:53 来源:南方网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稳住粮食生产能力。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公布,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成熟的晚稻。图源:樊绍光/视觉中国

  粮食供应充足是提振发展信心的基础。“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首先要靠饭碗捧得稳。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的经济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粮食生产更是经历了多重考验,克服了黄淮罕见的“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再获丰收。

  粮食丰收是抢出来的。今年的小麦病虫害是近年发生最重的一年,但也是防治效果最好、实际危害最轻的一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危害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25.3%、15.6%。中央财政提前安排16亿元全覆盖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并对南方地区集中育秧设施建设予以补助,提高了早稻集中育秧比例,提高了单产。在夏粮进入集中收获的时节,北方冬麦区5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面对突如其来的“烂场雨”,主产区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科学调度机械抢收,抓好小麦烘干晾晒工作,财政紧急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小麦烘干,房前屋后、机关大院都成了小麦晒场。突出“快”、立足“抢”,各地做好跨区机收通行保障、用油供给,强化麦收信息发布和机具调度,有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服务夏收夏播。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面积保数量是保粮食产量的关键。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夯实藏粮于地,把更多农田变良田。今年又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种粮面积稳中有增,为粮食总量增产提供了保障。

  “金扁担”是硬支撑,农业科技进步为丰收添助力。我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配套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和适宜高性能机械,大面积提高单产,增产潜力得以释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更多“望天收”变成了“高产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收益有保障,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更能真正稳定。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春季田管关键期,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目前,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4万个,服务面积近18.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8900多万户。惠农举措实打实,种粮有赚头,更好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沉甸甸的收获,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彰显着“基本盘”的稳健。(张全林)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陈学德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