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46%。
图源:央视新闻
无论是陈列展览繁多,还是教育活动火爆,抑或接待观众海量,都充分证明“博物馆热”在中国已经形成且持续升温,为展现中华悠久历史、博大文化、灿烂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动文旅融合快速发展、为世界各国认知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魂。在博物馆,你可以从珍贵藏品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可以穿越时空体察几千年前的生活气息,为中华悠久历史而振奋,为中华文化精深而自豪。更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可以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找到“何以中国”的答案,让我们在对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无限感佩的同时,“四个自信”深深扎根、更加坚定。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有着两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文化的承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价值连城的“宝贝疙瘩”。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就浓缩在全国7000多家博物馆里,散布在广袤中华大地的文物遗存上。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故事、一座座博物馆,就是对历史的解读、对文明的见证。
从博物馆“研学热”到文化街区成“顶流”,“文化味”与“烟火气”有机融合,充实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繁荣文旅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4亿人次,既刷新了历史记录,也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博物馆热”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协同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博物馆一览千年,鉴古今照亮未来。我们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让更多中小博物馆凭自身特色成功“逆袭”成为“网红”,让大众尤其是孩子们浸淫濡染于丰富多彩的文物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受,理解中国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丰盈家国情怀、坚定奋斗方向,同时深化国际文博交流合作,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
撰文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