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改革潮涌;珠江两岸,创新激荡。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奋进号角,传递发展信心,澎湃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高地”,广东正以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书写新时代的“湾区答卷”。
向“新”而行,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在深圳鹏城实验室,“鹏城云脑Ⅱ”作为国家级AI算力平台,支撑起近千个国产AI模型训练任务;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量子谷”的布局正加速整合聚集粤港澳三地量子领域科技力量;在东莞松山湖,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抓取精度突破0.1毫米……这些场景,是广东以未来技术定义产业新赛道的缩影。量子信息与未来网络是广东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鹏城实验室主导的“中国算力网”正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数据枢纽,为元宇宙、数实孪生等颠覆性应用铺就“数字高速公路”。
以“智”为核,突破人机协同边界。在广州南沙,全球首个全自动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每小时下线一台“湾区智造”;在深圳南山,脑机接口设备实现高位截瘫患者用“意念”控制机械臂进食;在佛山高新区,生物制造企业用基因编辑酵母合成青蒿素,效率较传统种植大幅提升……广东的未来产业图谱中,“人机共生”的科幻场景正加速照进现实。人形机器人与脑机接口的突破,标志着广东在智能交互领域的深水区探索更进一步。优必选“Walker X”机器人已具备家庭服务、工业巡检等场景应用能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柔性脑电极将信号采集精度提升至微伏级。这些创新不仅需要“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数学、生物、工程与人文的“跨界交响”。
向“绿”而生,重构能源与材料底层逻辑。近年来,广东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明显,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新型储能与未来显示的突进,彰显广东“双链协同”的战略智慧。宁德时代肇庆基地建成全球首个动力电池零碳工厂,TCL华星光电首创印刷OLED技术打破日韩垄断。这种“技术攻关+场景创新”的双轮驱动,让广东在关键材料、核心装备领域逐步掌握话语权。
以“融”为径,打造虚实共生的未来生态。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助力探索“数实孪生”新范式。广州南沙的元宇宙政务大厅实现“数字分身”一站式办事;华为盘古大模型嵌入港口调度、气象预测等实体经济场景;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为多家工厂装上“智慧之眼”。这种“以虚强实”的路径选择正是未来产业的价值所在。
站在人类文明演进的维度审视,广东的未来产业突围战,本质是一场关于人类认知边界与技术伦理的深层次探索。从量子纠缠揭示宇宙奥秘,到脑机接口重塑生命定义,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叩击“未来之门”。当前,全球产业版图加速重构,广东正以未来产业为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这里的实验室连着生产线,科学家对话企业家,创新火花在跨界碰撞中迸发。面向未来,广东以“明日科技”解“今日之问”,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继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篇章!
撰文 钟尧
设计 杨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