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耕好“无形良田” 守好“大国粮仓”

2025-02-11 14:18 来源:南方网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对节粮减损、反浪费等方面进行了全过程目标管理和全链条责任压实,对粮食稳产保供起到较好作用。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题中之义,更是解决好14多亿人口吃饭问题的现实需要,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一粒米,千滴汗,丰收殊为不易。在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共同托举下,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21连丰”。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首次超过1.4万亿斤;但与此同时,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58亿吨,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同时,当前我国主粮浪费现象依然严峻,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全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2%、16.7%和18.1%,约占三大主粮总产量的20.7%。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必须始终绷紧节粮减损这根弦,耕好节粮减损的“无形良田”,努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图源:央视新闻

  减少损耗就相当于增产。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粮食产业链条很长。在生产环节,机械化收割约带来了1%的损失;收获后的晾晒烘干环节,粮食容易发霉变质带来损耗,运输过程中每次转运损耗约2‰;加工环节主粮精细化,导致大米损耗率高达10.95%。推动节粮减损,需要瞄准全链条综合施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动生产源头、储藏运输、加工利用等各环节节粮减损取得更大实效。

  科技是节粮减损的重要支撑。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减损效果。从粮食产业链转型升级,到深挖减损潜力,都离不开先进的装备设施和工艺水平。比如在仓储环节,广东积极探索应用“双低”储藏保质保鲜技术、富氮低氧气调储粮等绿色储粮技术,力求实现绿色低碳储粮。各地应坚持向科技要动能,向创新要活力,深入开展节粮减损科技创新攻关,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切实为节粮减损提供“硬支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粮减损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对资源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负责。让我们共同努力,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让粮食更丰盈,让饭碗端得更稳。

  撰文 代梅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