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13535”总体架构,即“一条主线、三大基础、五位一体、三大动能、五大保障”,从顶层设计维度高标准、多角度、全方位描绘数字广州发展蓝图,这注定成为广州推动超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数字智能引领时代潮流,以改革、创新、合作为驱动,广州全面激活数字城市发展动能,加快建设数字领跑型和国际一流智慧大都市,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深化运营,建设适数化制度改革先行试验田。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广州先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在全国创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运商分离”、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先行试点数据经纪人制度等多个“第一”。《规划》提出,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一条主线”。为此,要深化数据要素市场与数字应用生态领域政企合作、联合开发,健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与授权运营机制,探索组建多层次、梯队化数字广州运营联盟生态。要扩大数据供给规模,全量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形成公共数据“一本账”。要建立个人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推动数据处理者按照个人授权范围依法依规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数据。要建立完善数据资产评估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数据资产保险、数据信托等数据资产化创新应用。
聚力攻关,打造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策源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具有独有的先行条件和技术优势。近年来,广州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建设了近10万座5G基站,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效显著。《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城市数智中枢、数字安全屏障“三大基础”。为此,要深入推进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高端软件、基础算法、核心算法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要高水平建设5G-A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构建“空天地海”全连接体系。要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推动城市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要加快形成全域性城市数字安全防护体系,并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全域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协同开放新格局。数字城市建设不仅在于过程形式,更关注人的生产、创造与幸福福祉。2023年,广州市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超450亿美元,政府数字履职能力明显提升,“穗好办”让11500多项服务实现“指尖办”。《规划》提出,将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数字化转型。为此,要加强数字广州建设与“百千万工程”衔接协同,推进湾区数字化协同发展,引导优质数字资源下沉。要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推动穗港澳三地数字技术联合创新和产业化。要支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字化城市治理平台建设,推动穗港澳居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致力于让数字红利变成民生福祉。
着眼2030年,力争建成数字中国标杆城市;展望2035年,力争成为全球数字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广州将统筹全市“一盘棋”,完善数据要素体系,强化数字基础支撑,推动全领域数字化转型,全面激活数字广州创新发展动能,让《规划》的美好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撰文 夏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