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秋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出游1.0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10.4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0%。各地举办灯会、舞火龙、拜月等文化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文旅融合的丰富体验,也品味出传统佳节的时代魅力。
开启新模式,“微度假”成为主流。随着自主旅游时代的到来,相较于暑期旅游市场的长线驰骋、跨省漫游以及跨国旅游,“这么近那么美”的短途游、周边游成为中秋节出游的主旋律。相关数据显示,中秋节假期高铁出行订单中,出游半径约为361公里,较去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前三日缩短近30%,同省酒店订单比例超过一半。“微度假”成为小长假旅行的主旋律,其背后是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更多人乐于将短假期用于放松紧张精神、调节生活节奏,无论是出行成本还是体验感都更具性价比。与此同时,“微度假”的兴起也与大城市周边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息息相关,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城市群等区域中的“两小时高铁圈”,网罗了区域内绝大部分短途游的游客,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激活新动力,“中式夜游”火热升温。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契机,以赏月等传统活动为内核的“中式夜游”成为今年中秋文旅消费的新亮点。泛舟于南京秦淮河听曲赏月,驻足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看大雁塔与明月“同框”,走进汕头小公园看“中秋奇妙夜·月是故乡明”游园会……古典与现代、文化与娱乐、观赏与互动融为一体,让人们在深度体验历史文化的“浪漫之旅”中更好遇见“诗意中国”。实践证明,只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美学精神以及标志符号,促进文化认同与文旅消费需求“双向奔赴”,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就能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引领新风尚,“文化IP”强势出圈。随着旅游趋向场景化、体验化、多元化,跟着赛事、音乐、影视等去旅行的文旅融合体验成为多地新风尚。中秋节期间,游戏《黑神话:悟空》掀起了一股古建游览热潮。相关数据显示,作为全国古建遗存最为丰富的省份,山西省的大同、忻州、朔州等地旅游订单,较端午假期分别增长14%、20%、40%。特别是在游戏中作为取景地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和华严寺等景点,已跻身山西省内最热门的Top5景点。“越国风越潮流”已是当下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也成为文旅融合的重点。围绕音乐、游戏、非遗等IP,抓住热点和爆款,创新推出应景的旅游产品,努力把“流量”变成“留量”,打造更多文化新地标,就能让国潮文化产品带火更多城市。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中秋小长假已然结束,国庆黄金周的脚步正日益临近,期待在各方用心用情用力护航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让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和消费空间不断涌现,绘就更加动人的“诗与远方”新画卷。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