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多措并举,让孩子们尽享活力“一刻”

2025-01-06 12:02 来源:南方网

  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课间15分钟时长调整,各区各校因地制宜丰富课间活动;浙江省杭州市多个学校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享受更加健康的校园生活;福建省泉州市义务教育学校逐步推进课间优化安排,“一校一策”制定课间活动优化方案……近年来,全国多地出台推进“课间15分钟”措施,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充裕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释放天性、课间充满欢声笑语。

11月14日,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学生在课间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学生在课间玩游戏。图源:新华社

  一直以来,延长课间时长都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小学阶段正处于孩子身体快速发育期,如果他们久坐不动、不接触自然光,在骨骼发育和视力保持上都会有很大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推行“课间15分钟”可谓正当其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身体活动,如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不仅如此,更长的课间休息还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在下节课中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使这一项惠及中小学生的好政策充分落实、推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方面,要持续完善全链条工作机制。课间是孩子们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段。然而,一项针对1900余名家长的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如何利用好课间这15分钟,甚为关键。既要加强统筹规划,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课间要动什么、怎么动、在哪儿动,对学生自主活动或班级集体活动提前进行策划,并做好安全防范,让学生在课间15分钟时间“动起来”,也要打破学校“围墙”,赢得更多家长支持。比如,不少地方正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让家校社“同频共振”。

  另一方面,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而言,要注重妥善利用校内资源、挖掘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用心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把各类体育锻炼活动与学校教学课程结合起来,让老师的角色从课间的管理者向参与者和设计者转变,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此外,还要持续创新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探索开发“15分钟趣味课间”,创新开展亲子篮球嘉年华、户外拉练等趣味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快乐和体育运动的美好。

  “课间一刻钟”这一“微改革”带动了大变化。相信在多措并举之下,“课间15分钟”这一新举措将进一步拓展课间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丰富学生们的课间生活,让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融入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撰文 陈康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