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的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近段时间,全国多地相继传达学习了一份《关于河南虞城“麦田里长出高楼”相关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公开资料显示,这份通报来自中央纪委。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近年来,我国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长牙齿”保护措施,耕地总量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22年全国耕地净增130万亩,继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增长后再次实现净增。
成群的白鹭在水田嬉戏觅食。图源:视觉中国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现实中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色造林,企业占用耕地建设工业垃圾填埋场,农户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等,这些现象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耕地损毁、粮田减少,如果任其蔓延,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耕地,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国家战略。耕地保护必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零容忍”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严格源头管控,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全周期管理,强化耕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与引导,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坚决扭转“先上车后补票”的思维定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压实各级“田长制”责任,建立补充耕地项目日常变更和报备入库机制,发挥国家卫星遥感监测、网格员定期巡查、农户日常监督举报等合力,切实织密耕地保护网。坚持严查严打,从严开展耕地保护执法监督工作,对破坏耕地的行为明确整改时限、整改任务、整改责任人、整改标准,该拆除的拆除、该处罚的处罚,真正让执法“长牙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田,粮有保障。耕地保护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徐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