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贸易格局在关税硝烟中剧烈震荡。美国对华部分商品加征145%关税的“极限施压”,不仅打破了传统供应链的平衡,更将中国外贸企业推向了一场关乎生存的战略突围战。这场由贸易保护主义掀起的风暴,既是挑战,更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历史契机。
“出口转内销”的外贸企业。图源:央视新闻
合作共赢是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外贸企业正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自由驰骋,享受着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红利,推动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然而,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出于政治纷争、贸易保护等复杂因素,挥舞起关税大棒,肆意破坏国际贸易秩序,给全球外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的外贸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导致中国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这势必造成许多互利共赢的贸易项目被迫中断,双边贸易额大幅下滑。贸易规模的萎缩,不仅损害了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也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力不容小觑。
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在关税大战面前,“天塌不下来”。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冲击,中国具有“越压越强”的韧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如何应对美新一轮对华遏制打压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外部影响程度动态调整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全国两会上,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抗压能力。面对关税大棒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外贸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加快调整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展现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竞争力。
以开放应对封闭,以创新突破封锁。从广东纺织企业转向阿联酋迪拜,医疗器械企业加快拓展中东和东盟市场,到安徽尼龙扎带企业在中东突围,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从中芯国际的技术攻坚,全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到美的集团的内销转型,以“本土化”销售策略破局……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中国企业的韧性图谱,为关税大棒下,外贸企业如何破浪前行提供了全新的启迪。应对升级的关税大战,外贸企业既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实现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又要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品牌优势取代价格优势,有形有效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不断升级的关税大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次产业升级的淬火考验。开拓新兴市场是外贸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举措,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是提升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是外贸企业应对关税冲击的有效手段,为外贸企业重塑“双循环”竞争力提供了强大引擎。不妨把眼下这场关税大战,作为外贸企业成长历程中的一次宝贵经验积累,作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规则制定者”跃迁的转折点。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中国外贸企业破局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让世界经济的巨轮风雨兼程,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撰文 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