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3月5日新华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综观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了2016年的民生成绩单: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一个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数字,反映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普通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顶层设计,到身边“小事”,不仅勾勒出奋进中国的民生图景,更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的执政指向和温暖的执政情怀,诠释出人民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数字就是最好的例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30余次国内各地考察中,“人民”一词被提及的频率最高、分量也最重。放眼已经开启的2017年“两会时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只增不减,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依然是政府工作报告迸发出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是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也是对人民作出的坚定承诺。
上下同欲者胜。有理由相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随着2017年“全国两会”拉开序幕,一大波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事项,必将走进每一个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赢得13亿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一定能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南方网罗建华)